2008年4月1日 星期二

2008台北雙年展今(3/28) 公佈主題方向與部份參展藝術家

2008台北雙年展進入緊鑼密鼓籌備階段,雙策展人瓦希夫‧寇東與徐文瑞今天(3/28)就今年主題方向提出說明,同時介紹部份參展藝術家。

主題方向:
第六屆台北國際雙年展,就像我們的生活一樣,是那般不確定、既無條理、又很脆弱。本屆雙年展並沒有單一的主題,而是將許多彼此相關的主題統整匯集,大部分的議題會關注到我們這個時代的全球化所帶來的混亂狀態。本屆雙年展會以許多不同方式和台北市發生關係:展覽的場域不僅包括台北市立美術館,同時也包含台北市市區。在市區會有表演作品與藝術介入行動,此外一些作品會以文件型式及重新裝配後,陳列於展覽地點。市區的主要展場為轉型中的建國啤酒廠。建國啤酒廠於日據時代開始建造,為台灣第一家啤酒廠,主要用於生產與配送,其中歷經國營壟斷、私有化、重新改名,最後在功能逐漸外移後,走入半閒置狀態。它的歷史其實是世界上眾多後工業城市的發展案例之一,本展覽的旨趣在於從通例中找出各別的細微差異與特別之處。展覽期間,啤酒廠日常運作依然會正常進行,作品摻雜其中,形成有趣的、活生生的有機整合,使展場成為真實的空間,而不只是被孤立出來的展區。此外,策展人還計劃利用城市中廣告看板與都會屏幕作為展示空間,可能就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偏偏會看到。

城市不僅只關乎一個看得到、碰得著的地點──美術館──當今藝術匯集於此,在此發光發熱;城市也另屬於別的空間──心靈所在的位置──大家在此討論全球化的問題,表現對全球化的不滿,時勢現狀與改變機會乃是日常生活的核心。這些就是藝術家賴以學習與反饋的地方。例如,全球化帶來的衝擊以及滲入到台北,或者影響人口流動和勞動條件的種種轉變,就是藝術家們所感興趣的議題之一。藝術家雖然沒有這些問題的答案,但藝術家卻有能力從不同角度切入、透過提出別的問題,有的則聚焦於個別案例。誠如透過雙年展,我們可以理解到的:沒有一個故事永遠是獨一無二的;某個台北人的故事卻可能與亞洲別的地方,乃至於與全球都有關聯。因此,本次展覽的焦點就在於全球化與全球化的反抗、新自由主義的生存世界、流動性、疆界、分裂國家與微型國家/民族國家、都市變遷、非正式經濟與政治,以及戰爭狀態。每個焦點都伴隨著其他許多問題,例如:觀光客、一個臨時工或外籍新娘的流動性就絕對不一樣,甚至連像都不像。基於這個目的,雙年展將儘可能委託藝術家創作新作品,並要求藝術家以台北為靈感,重新思考,從而改造他們先前的作品。現有作品與新作品會並列展出,同時也會有依特定主題的收羅策劃特殊展區,以及惡搞胡鬧和尖酸諷刺的錄像作品。通過這些計畫,策展人與參展藝術家會讓大家看到這次雙年展有能力創造與回應各種契機。

部份參展藝術家名單:

Lara Almarcegui 拉拉.阿爾瑪雀紀 (Netherlands)
Yochai Avrahami 尤海.阿弗拉哈米 (Israel)
Matei Bejenaru 馬提.貝傑納如 (Romania)
Anetta Mona Chisa & Lucia Tkacova 安妮塔.蒙娜.琦莎 & 露西亞.特卡蔻娃 (Romania)
Democracia (Spain)
Didier Fuiza Faustino 迪迪耶.弗薩.佛斯提諾 (Portugal)
Mieke Gerritzen 蜜克.蓋瑞岑 (Netherlands)
Shaun Gladwell 尚.格萊維爾 (Australia)
Nicoline van Harskamp 妮可琳.凡.哈斯坎普 (Netherlands)
Oliver Ressler (Austria) & Zanny Beggs (Australia) 奧立佛.雷斯樂 & 禪妮.貝格
Mario Rizzi 馬立歐.里奇 (Italy)
Katya Sander 卡提亞.珊德 (Denmark)
Saso Sedlacek 沙索.謝拉切克 (Slovenia)
Superflex (Denmark)
Bert Theis 伯特.泰斯 (Italy)
Nasan Tur 納山.圖爾 (Germany)
Wong Hoy-cheong 黃海昌 (Malaysia)

2008台北雙年展預定於9月11~12日舉行開幕預展,對外展出時間為9月13日到明年1月4日。

2008年1月21日 星期一